报告题目:
面向安全与容量利用的锂电储能系统非一致性关键技术探索
报告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网储能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场景。为满足负载电压和功率需求,需要将大量单体串并成组使用。然而,受限于材料和制造技术,单体初始性能存非一致性问题。此外,使用环境工况差异导致电池非一致性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威胁系统安全性。报告以锂电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锂电储能系统非一致性形成机理、评价方法和改善措施进行全面综述,分析电池非一致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挑战;其次,介绍几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池系统非一致性评价和预测方法;最后,介绍基于柔性重构的电池系统容量最大化利用和一致性主动均衡方法。
个人简介:
安徽大学讲师,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PES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电池系统分委会理事,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要从事锂电储能系统建模与能量管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项目,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电工技术学报等期刊论文37篇,ESI高被引1篇,热点2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